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曾截获过一段来自塔利班的电报:“这些陆战队员们头盔上有个大家伙,颜色乌黑,像一个个黑钻石……”就像美陆军特种部队叫“绿色贝雷帽”一样,美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也有了一个外号——“黑钻石”。
“黑钻石”实际上就是特战队员们头盔上的夜视仪基座,在阿富汗战场上十分亮眼,距离很远就能看到,这让队员们头盔上罩着的沙漠迷彩盔布失去了伪装意义。
当时的美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装备的头盔主要是TC-2000标准版MICH头盔和TC-2001轻量化版MICH头盔。2010年,在与纳提克中心商议后,陆战队特种部队采购了更轻便的OpsCore公司的FAST头盔,这成为陆战队特战队员的标配。
FAST头盔源于美军的未来士兵计划,这是美军用来研究未来士兵的发展方向所制定的一个计划,FAST头盔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项目。这里的FAST是Future Assault Shell Technology(未来攻击防护壳技术)的缩写,不是指快速的意思。这种头盔在设计上不仅满足了防护的要求,同时还考虑了士兵头部需要安装各种装备的需求,比如:通讯耳机、夜视设备、战术灯、摄像机、眼镜风镜、面部保护罩等。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切耳
切耳,顾名思义就是去除护耳的部分,把耳朵切掉。这主要是为了解决通讯系统的位置,这并不是FAST独有的设计,在FAST之前,很多厂家都对这个目标做出过各种尝试,其中就包括切盔壳。
最早的军用头盔就是纯防破片头盔,什么附件也没有,而士兵除了头盔,头部也没其他装备。但随之战争技术的复杂化,士兵的第二个头部装备出现了,就是通讯耳机。
当然最早的有资格使用头戴耳机这种高科技装备的都是坦克乘员这种高技术兵种,不过坦克乘员的头盔主要是防撞的,所以耳机可以和头盔做到一起,不存在头盔和耳机兼容问题。
随着耳机技术的发展和隔音需求的增加,耳机体积越来越大,这时候头盔里已经放不下耳机了,这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头盔内部两侧体积。
解决头盔和耳机兼容的另一个方案更加粗暴,既然碍事,把这块切掉就可以了。选择切耳的FAST头盔更重要的原因是,陆战队特战队员们拥有着大量的通讯设备。
(二)模块化导轨
如果仅仅是切耳方面安置耳机,FAST是很难迅速取代MICH2001和IBH头盔,进而成为特种部队标配的。FAST头盔的成功还有着符合潮流方向的独家秘籍,即ARC模块化头盔导轨。
最初,头盔是没有导轨需求的,因为头盔发明后的几十年内是没什么可以往头盔上装的,除了帽徽。后来有了伪装网,伪装罩,也是套上去即可,没啥零零碎碎的东西。
到了21世纪之初,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地面部队有了空中支援的需求,红外求生灯开始装到头盔上作为信号灯用。加之夜视技术也逐步成熟,也被用来安装到头盔上,这样一来,头盔上配件的安装就值得深思了,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案了。
于是,ARC导轨应运而生。通过ARC导轨,头盔两侧导轨想装手电装手电,想装摄像头装摄像头,而且把传统头戴式耳机改为通过导轨耳机支架安装在头盔上,可以和头盔一体穿戴。
无论是风镜,耳机,还是氧气面罩,摄像机,都可以直接安装到导轨上。更重要的是,模块化导轨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职业来更换不同的装备,实现了真正的模块化。
(三)悬挂系统
一个小小的头盔,面对那么多附件——夜视仪、电池盒、信号灯、手电、辅助照明、摄像机、耳机、风镜、氧气面罩、防护增强配件、防弹面罩……头盔那么重,如何让头盔稳定地戴在头上?
试想一下,如果头盔的头重脚轻重心不稳,一阵奔跑头盔就会歪掉,夜视仪就会偏离双目,头盔的作用又当如何发挥?这就需要稳定的悬挂系统。
二战美军和苏联头盔,其悬挂仅为织带组成的网,甚至是几个布片,目的是别让盔体直接扣在头上,起到缓冲作用,次要作用是可以调节头围,适应不同大小的头围。这仅仅达到了把头盔固定在头上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电影或照片里,看到二战里各国大兵钢盔歪歪斜斜的一点不新鲜。
夜视仪的出现,头部设备重量急剧加大,使得头盔不得不考虑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CGF Gallet的头盔的3点式头带悬挂结构,到后来的MICH/ACH头盔改进版悬挂,再到如今FAST头盔更加先进的4点式的X悬挂和H悬挂使得头盔在士兵们头上更加舒适稳定。
此外,FAST头盔还采用了先进的轻质复合材料,实现了进一步的轻量化,其重量只有TC2000标准版MCH头盔的42%。
总之,美国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由于经常在敌后纵深孤军奋战,缺乏支援与补给,暴露后随时有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对于高技术穿戴十分着迷,希望藉此增强士兵的野外作战和生存能力。恰恰是他们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军用装备的升级与革新,甚至引领了整个军用装备体系的发展潮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QQ号复制,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