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装备评测

产品中心 照明灯配件 照明设备

警用防暴头盔测试(全新5G版AI警用头盔)

走进进博会 | 全新5G版AI警用头盔:一眼看穿你的身份!

造一顶头盔的难度不亚于造一架飞机——这是进博会警用头盔制作者的切身感受。

这是因为进博会上的警用头盔要求非常高:

首先,要满足警察长时间出勤的需要,要抗得住烈日、暴雨等恶劣环境等对装备的损伤;

其次,要保护佩戴者不被重物砸伤;

再次,还要满足嘈杂环境下的收音和信号接收;

最后,这个头盔还不能太重,必须要控制在1000克以内,否则也会增加警卫人员的身体负担。

简单来说,重量要一克一克地往下扣,与此同时,性能要一点一点地往上加。

最终,这款智能头盔还是被设计出来了,它号称是“面向5G的AI警用头盔”。

这是一款全天候AR(增强现实)头盔。

目前,大部分AR眼镜在光度不同情况下,清晰度会有所不同。针对这一问题,研发团队采用航空领域最新的光学设计技术,充分考虑眼镜的透光率、光学角偏差、光学畸变等多种因素,让佩戴头盔的民警既能在白天强光下看清屏幕,也能在夜晚弱光下对周围环境一目了然。

智能头盔的应用主要是视频大数据流的实时直播、传输和人工智能计算,对功耗的要求非常高。经过24个月研发迭代,这款装备具备了待机72小时、自动识别近6小时的续航能力。

盔体重量只有180克,加载各种功能后的成品重量为998克。就是这样一顶“轻薄”的头盔,在现场演示中,能抵御3千克钢锥从1米上方坠落冲击。

智能头盔的另一个难点是天线接收效率。如果接收效率不高,头盔就是只能摆在实验室里“耗电大户”。

然而,接收效率高,头顶辐射也会相应变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本届进博会的头盔采用内置8根共形天线的设计思路,并通过各种调节,将抗辐射降到了最低,仅相当于手机辐射的1/10。

天线效果怎么样?

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在5G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时间为1秒,车牌识别时间为1.5秒,证件识别时间为1.5秒,大大加快了执勤效率。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实际问题是散热。当头盔芯片性能全开时,头盔在太阳光的直射下的温度可达100℃,如果没有好的散热系统,即使头盔能工作5小时,警卫人员也撑不住啊。

在散热方式上,这款头盔借用了设计战斗机的经验,正面两道进气孔,在头顶处安排有散热通道,下雨时后面的散热通道又变成了进水口,如此双向设计,就能够满足头盔在烈日暴雨下正常工作的需求。

作为首款AI单兵作战装备,截止目前,这款警用智能头盔已经在上海、重庆等地铺开,并且身经百战。

在上海“70周年”国庆安保中,这款头盔比对103万人次,发现识别各类相关人员800余人次。

重庆解放碑“两节三夜”安保中,识别各类相关人员60人次。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这款警用头盔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据说佩戴这款头盔后,能够在5米之外发现潜在的威胁份子,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QQ号复制,添加好友)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