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拆弹?因为在我心里,正义凌驾在生命之上,让我用生命,去保护生命。
——《拆弹专家》
在排爆大队,每个拆弹小组都有一位No.1和一位No.2,No.1代表主排手,No.2代表副排手,No.1的资质认证要比No.2难考的多,然而,No.1的危险系数也远高于No.2;
在排爆大队,年纪最大的队员已经49岁了,年纪最小的队员年仅25岁,但是不论年龄大小、资历长短,这里的每名队员,几乎都未与家人言明过自己的工作内容;
在排爆大队,面对重达70多斤的排爆服,主排手在他人的协助下,平均用时1分50秒就能穿好,排爆服的材料和防弹背心一样,层数多、重量大,但很多时候,排爆手身穿防爆服为的不是保住生命,而是留住全尸;
在排爆大队,队员们有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在主排手走向疑似爆炸物之前,副排手都要为其照一张黑白色调的半身像,如果任务安全结束,他们再把这张照片从相册中默默删掉;
他们是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排爆大队的全体队员,作为全国第一支、也是北京唯一一支防排爆专业队伍,他们是离死神最接近的刀锋战士。
常规训练一样都不能少
春分已过、谷雨将至,北京的清晨,空气中还透着微微的冷,来去匆匆的路人在喧闹的街巷中行走。巷子深处,一栋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未挂招牌的办公大楼,正是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五支队排爆大队(以下简称排爆大队)的工作地点。
走进排爆大队办公区,只见房间的四周被简易的白色上下铺铁床和红褐色衣柜围了起来,房间的正中央则摆放着一个用几张小桌拼凑起来的长长桌体。衣柜里悬挂着排爆队员们的出警衣物,四周还放置着一些日常服装、鞋帽,桌子上摆放着队员们的水杯、茶叶。
在排爆大队,像这样宿办一体的房间一共有三间,三个房间、三张长桌、30余张铁床,承载着排爆大队全体队员无数个为人民坚守的日夜。
(早点名会议现场)
“今天我们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上午9时00分,排爆大队副大队长顾卫东(化名)正在主持早点名工作会议,忙碌的一天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队员们正在检查设备)
上午9点30分,队员们陆续下楼,开始依次检查车辆及装备。
“因为要应对涉爆现场,所以车辆及各个器材装备的性能是否完好、车有没有油、装备有没有电,这些都要一一检查。”排爆大队警长周旺(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对小编说,他们队伍的工作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排爆,场地安检、防爆备勤、涉爆现场处置等工作,也都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
在京举行的重大活动,几乎都能看到排爆大队队员们的身影。对于他们来说,几个星期连续执勤回不了家,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上午10点,在顾卫东的带领下,排爆大队开始了当天的业务理论知识培训。
“防爆安检基础理论、业务器材类基础理论、处置流程基础理论……我们每周都会为队员们安排不同的理论知识培训。”周旺举例说,像进行火工品理论知识培训,就是要让排爆手对火工品有一个基本认识,看到疑似爆炸物后,能够第一时间辨别真伪,识别出威力值并对其处置方法作出快速判断。
按周旺的话说,入了排爆这一行,学习训练就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每名排爆手的个人安危,更是为了百姓安全。
每一次演练都是实战
14时30分,刚刚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的排爆大队,又开始了紧张的拉动训练。
这是一场关于排爆现场处置、爆炸物处置的实战演练。
排爆大队尹辉排爆组携带全套装备,迅速赶往“警情地点”。只见全组队员手拎排爆服、多种便携式仪器设备,从装备车上转移至车辆前方空地,并迅速一字排开。
场地的这一侧,现场保障员刚刚调试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场地的另一侧,32岁的排爆手小辉早已全副武装。他身着70余斤重的排爆服,手持便携式排爆设备,向可疑包裹的方向孤身迈进。
(主排手身着厚重的排爆服检查可疑包裹)
(与沉重的排爆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轻薄的排爆手套,穿戴手套不是为了防爆,而是为了预防因静电引起的爆炸物电起爆)
小编注意到,在整个实战训练过程中,主排手小辉前后共三次前往可疑包裹放置区,仔细判别之后再进行手工拆除。
(主排手倒退式退回到安全处理点,一是方便随时观察爆炸物的现场情况,二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排爆服的正面防护能力最强)
周旺介绍称,进行模拟排爆现场的实战演练,就是要检验队员们对器材装备的熟悉程度,检验在面对处置流程时,队员们彼此间如何进行内部衔接,相互配合是否到位。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位队员练就一身现场实战的“硬功夫”。
夕阳西下,湛蓝的天空已经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排爆大队一天的训练也接近尾声。然而我们的耳边,似乎还回荡着顾卫东代领队员们训练时的喊话声:“排爆工作不允许出错,出了错,你们将永远失去改正的机会。”
排爆人心声
张泽(化名):在特警圈大火的歌曲《你》是我负责谱曲的,2020年冬天,我看着新警队员们在操场跑圈,仿若看到了八年前刚刚走进这里的自己,八年来在警队的每一个瞬间,瞬时涌上心头,当天晚上我坐在值班室的铁床上,边弹吉他,边哼曲子,《你》的曲谱初稿就这样出来了……
小辉:与其说我是这首歌曲《你》的词作者,不如说我们排爆队的每个人都是这首曲子的词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首歌里写的每个故事、每个句子、每个字,都是我们这个队伍里的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一点一滴,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汇聚成了这首歌……
周旺:我是2006年来到排爆大队的,一晃眼,15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主排手了,我们主排手训练时穿的那身排爆服,重达75斤,普通人穿上,走路都困难,可我们穿上它,手里举着托盘、托盘里放着豆子进行力量与平衡的训练,有时候一走,就是无数个来回,作为主排手,你不仅要习惯排爆服,还要与它合二为一……
顾卫东:在我们这个队伍,我身后的每名队员,身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伤,膝盖积水、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我们的警种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训练时长要远高于其他警种,我们苦不苦?时间长了,习惯了……
闫群: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应该是在2000年,当时有人在一家洗浴中心放置了一颗定时炸弹装置,我在爆炸前三分钟成功拆除了炸弹。拆除的时候确实没想太多,但是等我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才发现防护服里面全是汗。如果问我现在有什么愿望,我就希望当我退休的时候,翻开排爆大队历年拍的全家福,看到兄弟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涉爆现场处置中伤亡……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QQ号复制,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