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3月16日,芝加哥市政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名男士手持转轮手枪对着另一个人,市长、警察局长与一群市民在旁边焦急的围观,这是什么情况?绑匪劫持人质的恶性事件吗?不是的,这是有人发明了防弹衣,正在进行公开测试。枪响了,中枪人到了下去,然而他很快就站了起来,毫发无伤,防弹衣试验成功,人群发出欢呼声。
左:斯切潘尼克。右:泽格伦公开测试他的防弹衣。
这件神奇的事件是魔术吗?或者手枪里根本没子弹?都不是,一切都是真的,这的确是世界上第一件防弹衣,在发明防弹衣的过程中都发生过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从头开始讲述吧。
不务正业的修道士
发明防弹衣的人叫卡西米尔·泽格伦,1869年出生于波兰,18岁成为一名修道士,几年后他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当时的美国正是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的年代,无政府主义者经常攻击公众人物以彰显他们的主张,芝加哥市长卡特·哈里森就在自己家中被刺杀身亡。
本来心怀慈悲打算普度众生的“洋和尚”泽格伦看到这种情况,不由得紧锁眉头开始思考人生,他发现自己似乎具有很大的发明天赋,于是决定发明一种重量轻、效果好的新型防弹盔甲,以此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卡西米尔·泽格伦
此前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给泽格伦提供了思路,1881年外科医生乔治·古德费勒对一名中弹死亡的人进行尸检时,发现死者胸口一块折叠的丝绸手帕明显减低了子弹的穿透力,他对此很感兴趣,开始研究丝绸的防弹作用,甚至还制造了一件30层厚的丝绸防弹背心。然而,这件防弹背心的重量实在感人,它比用金属丝编制的防弹衣还要重,后来古德费勒把丝绸减少到18层,虽然减轻了重量但防弹效果堪忧,看来丝绸防弹衣的发明之路还很漫长。古德费勒是一名职业医生而不是发明家,所以在丝绸防弹衣已经露出曙光之时放弃了研究,专心做回医生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但是他的研究却给修道士泽格伦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泽格伦想到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缝制丝绸,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丝绸的韧性,增强抗冲击性能,至于到底是什么方法,那是人家的商业机密,我也不知道。反正经过他的测试,认为完全可以防弹,于是就有了芝加哥广场上发生的那一幕。在此之前,防弹衣从没有进行过真人测试,当泽格伦穿上自己的防弹衣被助手击倒后,他能爬起来实属幸运。
泽格伦公开展示他的防弹衣,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当然还有运气。
泽格伦是一个具有天赋的发明家,但他不是机械工程师更不是富豪,他无法生产制造防弹衣的设备,也无法建立生产防弹衣的工厂,他需要资金投入。然而那个年代绝对没有风投公司的存在,他在美国找不到合作者,不得已,他于1897年底回到欧洲继续创业之路,这时,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
波兰的“爱迪生”
简·斯切潘尼克,波兰著名的发明家,被称为“波兰的爱迪生”,他发明过很多东西,拥有50多项专利,至今有很多技术仍在使用,他是最早申请彩电专利的人,最早研究摄像机、电视直播、无线电发报、彩色打印机的人,对,你没看错,这些事都发生在一百多年前。
被称为“波兰爱迪生”的发明家简·斯切潘尼克。
修道士泽格伦被引荐给斯切潘尼克,后者对丝绸防弹衣很有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进行防弹衣的生产和市场开发。几个月后,他们就组建了一个防弹衣制造公司,成功地把丝绸防弹衣推向了市场。这件超薄型防弹衣售价可不便宜,每件价格高达800美元,约合今天的5万美元。
然而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利益诱惑,这两人的合作很快就出现了裂痕。斯切潘尼克希望能把泽格伦的专利买下来,但执拗的修道士打死都不卖,这让“波兰爱迪生”非常郁闷,同时也产生了把泽格伦排挤出局的念头。他利用自己的名望和社会资源各种折腾,到处宣扬丝绸防弹衣是他独立发明的,并进行了一系列单独的公开演示,他成功了,他耀眼的光环让人们对他的说词深信不疑,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认为丝绸防弹衣就是斯切潘尼克发明的,而泽格伦几乎已经被遗忘。
斯切潘尼克在这件事情上显得很不厚道,他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可怜的泽格伦打压得抬不起头,被忽悠得空欢喜一场,伤心的泽格伦只好与斯切潘尼克分道扬镳,他离开欧洲,又回到美国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丝绸防弹衣推向市场之后,在美国和欧洲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结果。当泽格伦回到美国后,曾试图通过高层路线来推广他的发明,1901年3月,他向美国总统的安全官员乔治·波尔特斯赠送了一件防弹背心,希望能转交给总统麦金利,但不知道是何原因,安全官员拒绝了泽格伦的产品。半年之后,威廉·麦金利总统遇刺身亡,刺客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开枪,如果他当时穿着防弹衣,很可能就不会死,怪谁呢?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救命符摆在他面前,但他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性命时已无法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咳咳!扯远了!反正要怪就怪他那傲慢无知的安全官吧。
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麦金利。
泽格伦在美国推广防弹衣的过程很不顺利,最后让他心力憔悴心灰意冷,不得不放弃了生产防弹衣的宏伟理想,去开办了一个生产橡胶轮胎的公司讨生活,此后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默默地消失在历史舞台的幕后。
大洋东岸的欧洲则是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斯切潘尼克不仅是一个发明家,更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它知道如何说服权贵们接受他的产品。
斯切潘尼克把防弹衣卖给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尽管这件高科技产品最终也没能保住沙皇全家的性命。同时他还说服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用他的丝绸防弹材料包裹国王的豪华马车,别说还真见效,有一次阿方索十三世遇刺,刺客向他的马车扔了一枚自制炸弹,但弹片没能穿透织物,防弹车救了国王的命。这件事的广告效应简直不要太轰动,那效果杠杠滴!欧洲各国的权贵阔佬们纷纷订购斯切潘尼克的防弹衣,面对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发明家笑着数钱数到手抽筋。
1901年进行的一次防弹衣展示活动。
据说斯切潘尼克还曾经把防弹衣赠送给奥匈帝国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但也被豪横地拒绝了,斐迪南大公于1914年6月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斐迪南穿着防弹衣,会不会让历史改写呢?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后来的启示
丝绸防弹衣只是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进入二十世纪后,枪械的技术也出现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自动武器的问世,让丝绸防弹衣的作用渐渐消失,它已经无法再挡住威力巨大的子弹。在1910年左右,斯切潘尼克的防弹衣就已经无法保证效果了,所以,即使斐迪南大公穿着防弹衣,也不见得就能救他的命,改写历史的偶然并不会发生。
1923年的一次防弹衣展示,此后再没有进行类似的公开测试。
丝绸防弹衣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持,纺织物被证明是可以阻挡子弹的,现代防弹衣亦采用了高性能复合纤维织物与陶瓷等材料组合而成。泽格伦与斯切潘尼克对现代防弹衣的研发无疑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它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但是,有一点历史并没有重复,那就是防弹衣的公开测试,自从两位发明家公开测试防弹衣的性能之后,从二十年代至今一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自穿上防弹衣去挡子弹,这种试验需要把自己的生命置于高度危险中来证明产品的可靠性,如果公开测试,无疑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问题是,谁会去做那个挨子弹的人呢?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QQ号复制,添加好友)